
 
金箔巧克力、金箔冰激凌、金箔蛋糕以及金箔牛排、金箔寿司……近年来,添加了金银箔粉的食品很是流行,因其“披金戴银”颇显“贵气”,深受消费者热捧,一度成为网红食品。可它们真的金贵吗?
选择食品注重品相固然没错,但靠“披金戴银”包装食品实在不可取。其实,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金银箔粉类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制作当中。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关总署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四个不得”: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使用金银箔粉生产加工食品;食品销售者不得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不得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
现在这些食品纷纷下架,又有消费者不免担忧:我也吃过添加金银箔粉的菜肴呢,会不会中毒?
这倒不必恐慌。虽然金、银元素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它们具有传说中的“安神”“美容”之类的保健功能,但金银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很好,它们同铁、锌、铅之类的元素不一样,在胃酸里是不能溶出的。吃了它之后,人体无法把它吸收进血液里,因此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再者,食品中添加的金箔银箔数量非常小,一般来说是毫克级的,连1克也到不了。这些在肠道里不能吸收的金银粉,最终只会穿肠而过,其效果也无非是让排出物显得“金贵”一些,并不影响健康。
当然,如果添加的金银箔粉达不到其纯度要求,也可能会带入其他的金属污染,比如铅、镉、铬、镍等元素,它们却能被人体吸收。这种情况下,如果经常食用的话,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有人可能会问:听说古代有“吞金而亡”的说法,吃金箔会不会造成内脏的伤害?这也不必太担心。“吞金自杀”时所吞的是金块,它或卡在咽喉处造成窒息,或在下坠过程中划破消化道,伤害人体脏器,造成内出血等情况,从而致人死亡。就金箔粉这丁点儿数量,还不足以造成这种致命伤害。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反对食品添加金银箔粉呢?这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方面,把金银箔粉吞入腹中再穿肠而过,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既没有营养价值,还有可能引入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它给商家带来暴利,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导的是一种奢靡之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与环保节约的理念相抵触。
所以,如果大家发现有商家打着加入金银粉的旗号销售高价餐食,不要因为好奇而追捧食用,而应当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范志红)
关键词: 金箔巧克力 金箔冰激凌 金箔蛋糕 金箔牛排素有海鸡肉之称的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它们喜欢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基于CRISPR的谱系追踪方法,从第一次致癌突变激活开始追踪肺癌细胞,最终记录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肺癌细胞进化过程,这
一辆汽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构成,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而上海疫情之下,昼夜不停的生产线被迫停滞,波及范围扩散至全国,乃至海外,中国汽
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近期,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疫苗开启上市步伐。4月2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为什
近日,安徽六安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为坚决打好打赢疫情围剿清零攻坚战,保障隔离点内通信网络畅通,中国联通安徽六安分公司连夜组织人员实地
知名数据公司极光近日发布的三孩时代下的育儿攻略——2022当代生育人群研究报告显示:超五成双独父母表示有计划生育二孩或三孩,多孩生育的
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仅2021年就有39万人死于肝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表示:近
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游戏AI 一直扮演着策划者、推动者和宣传者的角色,除了推动AI在更多领域拓展外,也给游戏体验感带来了许多改善,这些
最近,南京的商场、饭馆、写字楼、医院等场所门口,都张贴起一张张场所码。市民打开支付宝、微信、我的南京App、南京的我微信小程序等扫描
科学家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 对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这些大自然精灵中,有一种鸟爱情专一,从一而终,那就是白肩雕。白肩雕是世界上分布比较广泛的猛禽,在亚欧大陆、非
经过近十年等待 美稀有同位素束流装
经过近十年等待,FRIB于5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台身价9 42亿美元的设备是第一个能制造并分析数百种对物理学至关重要的同位素的设施,在其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布第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发第二批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最高奖励15万元 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
从福建省科技厅获悉,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暨第十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于日前启动。企业参赛注册截止日期和报名截止日期分别为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活性多肽可治疗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类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