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中科院空天院供图
【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获悉,5月15日4时40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9032米的高度,不仅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而且获得了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为揭示西风传输影响下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本次科考的浮空艇科考分队由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的60多名科考队员组成,“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搭载了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种分析仪器与设备。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由中科院空天院自主研发。这是继2019年空天院研制的“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观测高度到达海拔7003米后,再次刷新第二次青藏科考系留浮空艇驻空科学观测高度世界纪录。
中科院空天院党委书记蔡榕介绍,此次在珠峰地区执行任务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技术难度、驻空高度、携带载荷种类在已知的高原型系留浮空艇中前所未有,设计人员攻克了众多难关。第一,9000米海拔低温低压高风速环境条件下对系留浮空艇平台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第二,本次系留浮空艇的艇体材料是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轻质低密度高强抗辐射的复合织物材料,在珠峰地区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应用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意义;第三,海拔9000米高度的复杂电磁环境、低温低气压高风速的环境条件对系留浮空艇的艇体、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以及锚泊系统的稳定性都提出了巨大考验。设计人员从技术角度和现场试验有力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表示,本次观测是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融合,在科学观测上进入了一个超前的模式,这些成果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世界纪录 大气科学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营商环境全
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种形貌上类似沉积岩的板状亮色岩石,进一步分析发
近期,杭州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市居民每48小时须做一次核酸。核酸检测点现在有检测吗?核酸检测排队长吗?每次去做核酸检测之前,如果能
5月8日,北京通报一例重症患者,79岁,未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一段时期以来,新冠重症、危重、死亡病例似乎凑巧地找上一类人,他们的共同
广西将遭遇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暴雨过程,局地降雨有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此次降雨有何特点,降水最强时间段在什么时候,致
数智管理舱链接了整个大小莲花区域内的50个弱电系统、2万多个设备、8万多个设备单元,可以实现对场馆区域内的水、电、气等实时能耗的监测,
素有海鸡肉之称的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它们喜欢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基于CRISPR的谱系追踪方法,从第一次致癌突变激活开始追踪肺癌细胞,最终记录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肺癌细胞进化过程,这
一辆汽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构成,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而上海疫情之下,昼夜不停的生产线被迫停滞,波及范围扩散至全国,乃至海外,中国汽
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近期,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
打造100个新兴数字产业应用场景 陕
5月10日,《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陕西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
人类成功获得银河系中心黑洞首张照片
继2019年人类历史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后,又一张黑洞靓照来了!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07分,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SgrA*)的首张照片在中科院上
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开发上线“量子智
4月底,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开发上线量子智能印章,将原需多人审批的纸质用印流程升级为电子流程,通过智能印章管理和量子加密技术,实现用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约7小时后,北
加快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 上海
眼下,上海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期。疫苗接种是阻断疫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上海各区以老年人为重点,通过一系列安全便利的服务,让市民能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