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用“沉浸”实验室打造数字航空“云”
发布时间:2022-06-08 09:35:37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扫描二维码,了解航空工业为建设“数·智航空”探索建立“沉浸式实验室”的故事。5月,位于北京八里桥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空

扫描二维码,了解航空工业为建设“数·智航空”探索建立“沉浸式实验室”的故事。

5月,位于北京八里桥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制造院)内,春风吹拂,绿树婆娑。

在智能制造厂房,各类不同型号的“优娃”(协作机器人)以及数台数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着。每台设备均挂着一个名为“附身乖乖虎”的小白盒,这是一款互联数(据)采(集)情报箱,是航空工业制造院探索成立的首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网络与自动化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首款新技术产品。

“‘沉浸式’实验室,是航空工业制造院为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工程,自2018年开始探索打造的一批创新实验室和重大项目创新团队。”航空工业制造院院长李志强说。

“十四五”期间,航空工业集团把建设“数·智能力体系”作为发展主线,全力构建“云”上数字航空。如今,这片数字航空“云”,正从这些“沉浸式”实验室飘来。

创新也要建特区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之花。航空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产业关联范围广、辐射带动效应大、两化融合程度深的特点,处于装备制造业的高端,是国家工业基础的重要标志、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以及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十四五’期间,航空工业将面临更强烈的高质量发展诉求,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李志强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创新,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

航空工业制造院决策层由此提出建设“数·智航空”创新特区的想法。

2018年,航空工业制造院对科研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制定实施了一套“沉浸式”创新的特殊管理机制,给予实验室创新特区待遇。新机制核心为“去行政化,在确定3—5年的中长期研究工作目标后,3年不考核,院科研基金提供科研经费,团队带头人自己决定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使用权、团队成员选择权和薪酬分配权”。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航空工业制造院从事科研30多年、拥有诸多科研成果的邹方,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担任第一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网络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要做独家成果,技术自主可控,对行业有指导意义。”邹方一直惦记着李志强的这一叮嘱。

为青年骨干营造宽松创新环境

如何建设好航空工业制造院第一个“沉浸式”实验室,成了邹方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我想用3—5年时间将实验室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业网络与自动化高水平专业化实验室。”为准确定位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和科研思路,邹方借鉴了多个世界先进实验室的经验,甚至在家中先行搭建起一个微型实验室进行模拟预演。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一个清晰的实验室工作模式和科研思路在邹方脑海中成型。“整个智能制造是一个完整的边缘智能生态体系,需要通过网络互联互通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终实现人工智能。”邹方说。

目标清晰而环境宽松的实验室,吸引青年技术骨干纷至沓来。从创建时期的两个人,如今实验室已增至10人。除邹方外,其余全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仅一年,实验室就研制出第一个自主产品,即依迈特(E-Mate)边缘控制器(“附身乖乖虎”),实现了万国设备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质量、数量和效率。

如今,实验室已顺利完成第一个三年规划,邹方团队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也已提交。“我们已开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之旅,实验室将紧紧围绕‘网络、边缘、学习’3个方面,以网络为基础、边缘为核心、学习为工具,努力打造边缘云、边缘控制器、微服务App、机器视觉、智能穿戴构成的面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生态系统。”邹方说。

让创新特区形成集群效应

今年9月,航空工业制造院将启动首个数字航空创新工场,入驻全院所有“沉浸式”实验室的新成果,让创新特区形成集群效应。

“我们力求把这个集科研、验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创新工场,建成航空行业乃至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培育航空行业‘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引领全行业工业制造能力提升,为开发先进智能制造提供共性技术和解决方案。”李志强说。

另一个“沉浸式”实验室——工业软件实验室的主任杨威,正带领团队加紧完成一个新课题,为航空工业制造院定制研发一个云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机器人云端接入与控制技术、云端在线运维服务,入驻平台的第一个应用案例是“云打磨”项目。

“‘云打磨’项目准备在6月前接入平台,让这个平台成为创新工场首批新成果之一。”杨威说。

截至目前,航空工业制造院已组建起10余个“沉浸式”实验室,在大功率冷阴极电子束源、基于边缘设备数据采集、智能车间管控系统、自动铺丝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经试验成功后,将会向全行业推广。”李志强说。

点评 为承接航空工业集团“创新决定30条”的创新战略,航空工业制造院瞄准“数·智航空”发展需求,依据科技研发和创新要遵循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建设创新生态上下功夫,探索实施出一套“沉浸式”创新的特殊管理机制,给予实验室创新特区待遇。如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机制核心“去行政化”、团队带头人自己决定技术路线权等,极大地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多项原创技术成果不断,使“沉浸式”实验室逐渐发展为航空工业制造技术的一个创新源。(科技日报记者矫阳)

关键词: 航空工业 数据采集 创新工场

热点HOT

  • 神舟十四号有什么黑科技 未来中国航天还有什么大动作?
    神舟十四号有什么黑科技 未来中

    神舟十四号有什么黑科技?此次神舟十四号顺利上天,不仅意义重大,更有多重黑科技,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比如,神舟十四号的主要发电设备

  • 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什么 超级计算机能干嘛?
    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

    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什么 ?国际超算组织宣布,位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前沿在2022年国际超算Top500榜单中

  • 中国卫星之父叫什么名字 中国卫星之父是谁的称号
    中国卫星之父叫什么名字 中国卫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瓦房店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

  • 人脸识别准确性面临哪些威胁 目前比较有效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人脸识别准确性面临哪些威胁 目

    随着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各类安全性威胁是伴生出现的。打印人脸照片、显示屏播放人脸、三维打印面具甚至硅胶面具等越来越逼真的活体攻击手

  • 我国石墨炔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 石墨炔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我国石墨炔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

    我国石墨炔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如今,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研究团队对石墨炔开展研究。在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推特公司投资者为什么起诉马斯克 推特股东起诉马斯克是怎么回事?
    推特公司投资者为什么起诉马斯克

    推特公司投资者起诉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指控他操纵了公司的股价下跌。马斯克此前提出以 440 亿美元收购这家社交媒体平

  • 因病返贫怎样申请救助 如何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
    因病返贫怎样申请救助 如何防止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上演。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居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正在逐年上升

  • 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哪些产品 一文总结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
    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哪些

    和前两年一样,今年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再度以虚拟方式举行,并由微软董事长兼 CEO 萨提亚・纳德拉发表开场演讲。本届大会的主角是人

  • 如何延长人工心脏工作寿命 延长人工心脏工作寿命有什么方法?
    如何延长人工心脏工作寿命 延长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大学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新闻处通报,该院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循环辅助装置的效率。他们开发的数学模型在世界上首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人员 揭示森林混交种植增产效应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人员

    地球上的森林多以多种物种组合、混交的方式存在,少有单一树种组成的群落。一个重要问题是,混交种植是否能促进树木生长和森林生产力?5月20

新闻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