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获悉,该院下属航天惯性公司自主研发的泥石流地声预警仪成功问世,首批应用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点约28万处,其中泥石流占3.5%。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强,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实现泥石流防治及报警可极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通常,泥石流监测采样包括雨量、泥位、土壤含水率、次声等,并不能直接、准确地确认泥石流的发生。加入地声后,与次声进行联合预警判断,通过监测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值,能够准确识别并剔除降雨、刮风、雷电等其他环境噪声,可提高报警准确率。
当前国内外泥石流地声研究资料相对陈旧,且基本没有可参考数据样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研发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在不同背景和场景下,识别不同形态的信号。为此,研发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科院山地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开展地声信号识别和泥石流预警算法攻关。2021年,研发团队奔赴“天然泥石流博物馆”——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试验场,开展泥石流地声数据采集工作,并收集了下雨、车辆、行人等复杂环境下噪声信号,建立了详实的数据样本库,通过分析噪声及泥石流地声数据的信号特征,从信号幅度、特征频率范围与信号持续时长三个维度,结合信号时频域分析等技术,建立泥石流地声信号识别及预警模型,填补了国内近年泥石流地声预警监测研究的空白,大幅提高了泥石流预警准确率。
据研发团队负责人孙芳介绍,不同于安全监测系统以往的长期监测场景,泥石流地声预警仪多用于野外应急抢险的应用场景,因此具备便携、快速布设、预警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关键词: 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泥石流爆发 泥石流监测肠道与大脑能沟通?此前有研究称,肠道微生物可以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类疾病。栾晓东告诉记者,在以往研究中,科学家通过研究肠道微
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牵头完成的《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
如果说16至17世纪的第一次科学革命时期是群星璀璨的物理学黄金时代,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就是量子物理学巨人们带给世界全新冲击的新时代
一项研究发现,流浪猫的捕猎正推动极度濒危的史岛袋鼩走向灭绝边缘。史岛袋鼩是一种小鼠大小的有袋类动物,仅生活在南澳洲的袋鼠岛上。这项
一些肿瘤非常接近身体的重要器官,为避免治疗时损害身体健康部位,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英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他们去太空出差6
近期,不少蜂虎飞临海口市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栖息繁衍,筑巢安家。据了解,得益于海口蜂虎栖息地的营造,生活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越来越
在重型无人机负责处理大件物品的同时,小型无人机也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陈宇峰制造出一种昆虫大小的微型无人机,
6月中下旬,是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播种时段,有部分农户为了减轻晚稻苗田育秧、移栽等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准备等到7月早稻收割了再直播晚稻
在过去一年里,在极端天气、交通中断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化肥价格不断刷新纪录。正在应对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供应了大量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