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安琪
编辑 | 苏建勋
自动驾驶行业一个新的独角兽诞生了。
36氪独家获悉,毫末智行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智能驾驶规模量产的新兴自动驾驶独角兽。
毫末智行本轮投资方为美团、高瓴创投、首程控股等。据了解,募得资金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
这是毫末智行年内获得的第三轮融资。今年2月10日,毫末智行获得长城汽车一笔融资,资金不详。12天后,毫末智行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首钢、美团、高瓴资本等。
如此密集、迅速的融资节奏,即便在汽车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也并不多见。从全年发展来看,毫末智行有望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赛道成长最快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判断道:“2022年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乘用车辅助驾驶领域的竞争将会正式进入下半场,其他场景的自动驾驶也将正式进入商业化元年。2022年,毫末的各种项目成倍的增加,乘用车辅助驾驶项目预计扩大7倍,无人物流车项目预计扩大3倍。目前毫末已经准备好充足的技术弹药和资金。”
图源:毫末智行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从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前瞻分部独立而来。核心团队一部分来自长城内部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一部分来自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目前团队规模近600人。
脱胎于长城,使得这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拥有比同行更高的起点,甚至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布上比一些新造车势力都要更早一些。
此前,毫末智行10月发布的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已经在魏牌摩卡车型量产落地。作为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领航辅助驾驶能在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范围内,帮助车辆实现从A点自动驾驶到B点。而理想汽车的类似功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于12月才陆续向车主推送。
前段时间,36氪在东五环晚高峰时段体验了NOH功能,顺利地实现了自动上下高速匝道、自动变道、自动跟车等功能。
在接受36氪专访过程中,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多次表示,规模落地,是毫末智行最为核心的优势。一方面,规模落地意味着能够积累海量的场景数据;另一方面;规模量产,也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价格优势,将产品价格压的更低。
据官方数据,到2022年底,毫末智行的辅助驾驶系统包括已经/即将搭载的车型预计超过40款,订单全部来自于长城,涵盖长城魏牌摩卡、坦克、哈弗等品牌。毫末智行此前表示,预计未来三年搭载的乘用车总量超过100万台。
海量数据的积累,相当于“喂”以辅助驾驶系统源源不断的养料,见识的场景足够多,系统能够应对的场景也越多,通过不断迭代最终实现完全无人化。
诚然,量产规模总会有被追上的一天。“但汽车项目的研发周期很长,一些Tier1今天在做的事情,可能要到10个月之后才能显现。谁能更快上到车,系统能力更快闭环,产品力变得更强,就更有机会淘汰别人。”
规模落地带来的时间差,让毫末智行有时间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将实现将辅助驾驶能力系统变得更强。
图源:毫末智行
在顾维灏看来,向高级自动驾驶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没有业内所说的那样“低级与高级技术之间不可逾越。”
他认为,自动驾驶的演进,并不只是算法层面的提升。“传感器要有进步,计算器要有进要有进步,数据传输机制方法要有进步,云端的软件结构和软件算法其实都要有进步,再配以复杂的大量场景。只有见过很多场景,软件系统才有能力把不一样的场景挑出来。”
以毫末智行的领航辅助驾驶NOH为例。2022年5月,毫末智行计划将领航辅助驾驶的行驶范围,扩大至城市道路。然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流密度都远远大于高速路段。
而毫末智行的城市级领航辅助驾驶方案将有更加丰富传感器阵容: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这些会让系统的感知能力更加精准。
另外,毫末智行内部也正在打磨一个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通过系统架构的搭建,毫末智行在量产车上积累的海量数据,能够建立真正的数据回传机制,实现辅助驾驶系统的快速迭代。
此外,毫末智行还联合高通推出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采用高通5nm的自动驾驶芯片,平台单板算力达360TOPS(算力单位),未来可持续升级到1440TOPS。上千TOPS的算力,也有望支撑毫末智行从辅助驾驶到高级自动驾驶的演进。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和CEO顾维灏
回过头来看,深度绑定长城,的确让毫末智行快速打开了市场。那么,毫末智行对于其他的生态合作,是如何考虑的?
对此,顾维灏表示:“我们自己的定位还是无人驾驶公司。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有很多,只是今天大家看到了乘用车、无人物流车,但明年一定会看到更多的产品形态。”
言下之意是,毫末智行未来可能会进军全新的自动驾驶领域,无人驾驶货运或者无人驾驶公交。
“都有可能,但是我们还是遵循自己的判断,不会做那些烧钱烧几年都看不到点的产品。要能尽早实现商业化,且我们在乘用车物流车的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够应用的上,这是我们的判断标准。”
毫末智行在有这些想法并不奇怪。
因为除了在乘用车领域落地量产辅助驾驶之外,毫末智行此前已经在低速无人驾驶末端物流领域有涉猎。
在这个领域,毫末智行承担着生产制造和独立运营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背靠长城多年来的汽车生产制造能力,毫末智行正在为阿里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小蛮驴”提供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服务。美团同样也是其客户之一。
据36氪了解,目前阿里无人车小蛮驴已总计完成350辆投放,年内将完成1000台投放,未来三年将扩充到1万辆。
另一方面,毫末智行也亲自下场,联合连锁超市物美多点做起了末端物流无人车的驾驶配送运营。
此前,顾维灏提出了一个自动驾驶三定律,即自动驾驶的发展将遵循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的发展规律。毫末智行也正在用其实践,来验证定律的可落地性。
但当下,智能驾驶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方向,其坦途可能只走了一半,前路如何尚无人能探。面对漫漫征途,毫末智行可能还需要亮出更多底牌。
以下是36氪与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的采访节选(略经编摘):
36氪:目前毫末智行有三大业务:辅助驾驶、末端物流无人车、智能硬件,但是辅助驾驶与低速无人驾驶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驾驶场景,两个业务如何打通?
顾维灏:这里面其实涉及好几个层面,从硬件层面来说,末端物流无人车用的传感器、域控制器等,正在跟乘用车趋同,硬件层面其实是相互打通的。软件层面,两个系统都是同一个架构,数据的获取、存储、计算、验证都是一套系统。
第三个层面是场景,我们的物流小车运营还是做商超配送,等于说是在城市开放道路的辅路上行驶,而乘用车的辅助驾驶,也会逐渐进入城市,所以两个场景是有部分重合的。
36氪:你们的末端物流小车已经拿到公开道路的路权了吗?
顾维灏:我们现在跟地方政府合作,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公示流程。如果我们过了公示期,就可以在特定区域进行测试、试运营。
36氪:毫末智行会如何往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演进?
顾维灏: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首先传感器就在逐渐演化和发展,从过去100万像素到800万像素,再到1200万像素,摄像头本身的发展会让机器的感知更清楚和真切。激光雷达的成本每年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价格越来越便宜,精度也越来越好,所以,传感器本身就在做很大的进步。
其次是计算器。过去几年计算平台的算力呈倍数增长,因为传感器的精度、信息承载量都在增加,必然导致计算器的计算算力也要有适当的增加。
还有数据传输。因为传感器的发展,数据变得越来越多,密度也越来越大,整个计算结构体系其实都要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所以传输也需要有很大的发展。数据回传之后,在云端对要做更复杂的训练,做更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所以自动驾驶软件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传感器要有进步,计算器要有进步,数据传输机制方法要有进步,云端的软件结构和软件算法都要有进步,再配以复杂的大量场景。只有见过了很多场景,软件系统才有能力把不一样的场景挑出来,机器见识的越来越多,才能训练的出来,真正的L4自动驾驶才能到来。
36氪:作为业内为数不多推出领航辅助驾驶的企业,毫末要如何一直保持势头?
顾维灏:规模。新造车势力今年普遍差不多达到10万辆,但是我们今年就已经有几万了。明年上车的车型会更多。
36氪:但业内也有其他人能够做到这个规模。
顾维灏:但汽车项目的研发周期很长,一些Tier1今天在做的事情,可能要到10个月之后才能显现。谁能更快的上到车,系统能力更快闭环,产品力变得更强,就更有机会淘汰别人。
36氪:但辅助驾驶功能到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标配的东西?
顾维灏:会标配,但能力不一样,“有无”和“好坏”是不一样的,“好坏”会决定了未来的决赛圈会留下哪些人。
36氪:深度绑定长城无疑是毫末智行快速打开市场的一个方式,但未来这种深度绑定会不会对公司的整个生态合作带来影响?
顾维灏:我们自己的定位还是无人驾驶公司。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有很多,只是今天大家看到了乘用车、无人物流车,但明年一定会看到更多的产品形态。
36氪:更多的产品形态是指在更多的无人驾驶领域里面的产品吗?比如无人驾驶货运或者无人驾驶公交?
顾维灏:都有可能,但是我们还是遵循自己的判断,不会做那些烧钱烧几年都看不到点的产品。要能尽早实现商业化,且我们在乘用车、物流车的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够应用的上,这是我们的判断标准。
36氪:什么时候会是你们的盈利节点?
顾维灏:这个还是看自身业务的发展,我们的目标确实是在科创板上市,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特别强的预期。
36氪:你觉得辅助驾驶的行驶里程积累到多少才算质的突破?
顾维灏:目前来看,我觉得都是量变的一个过程,还看不到质变。都是量变,但是这个量变也足够了。
36氪:当下的辅助驾驶系统,都只在这个高速路上,接下来大家都会往城市辅助驾驶来走,你觉得要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点?
顾维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系统、复杂的事情,要考虑交通流的参与者,交通流密度等。城市道路和高速很不同,城市道路路口多、红绿灯多,两车道变三车道情况多、车道线也不清晰,可能还有一些锥桶、障碍物,临时的交通管制,比高速要复杂很多。交通参与者本身也变复杂了。另外就是交通流密度,早晚高峰和平时的密度不同,涉及的状况也不同。
我们会通过增加传感器来突破,2022年5月份发布的城市版领航辅助驾驶方案会有两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这些会让系统感知得更准。
关键词: 独角兽 融资 人民币免费领取学习机,绝对不收一分钱!假期临近,不少家长考虑为孩子购置学习设备。近期多地家长向记者反映,有不法分子以免费赠送为名,采取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湿地保护法。该法将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
鸳鸯喙尖悬挂晶莹欲滴的水珠、云雀利爪去勾树枝上的山杏、白鹭将黑色长腿弯入羽翼休憩……记者走进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
日前发布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 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 DIP支付方式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1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经测算,2021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11 8,同比提高4 4%。发展规模指数为395 3,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
目前,长三角绿色低碳相关专利的年申请量,已经接近10万件,遥遥领先国内的其他主要地区,如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成渝地区等。12月27日,江苏
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李红良团队的两篇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非酒精性脂肪
中国电信福建厦门分公司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找准载体、突出重点、务实求效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委﹢纪委﹢党员的大宣教责任体系,推动宣教工
临近年末,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城郊的山东宝华耐磨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华耐磨钢)厂区里,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因为主打产品契合了轻量
“聪明药”无法让人变“聪明 滥用或
聪明药并没有提高智商的作用,滥用会导致成瘾,还可能抑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戒断反应。所谓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 中
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宣布,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这是继2007年日本横滨之后,世界科幻大会第二次
“氢进万家”实施近一年 工程各项任
国内首台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全国首座高速公路加氢站,首个港口加氢站建设启动……这是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氢进万家)实施近一年
详细规定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易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对自动
甘肃省5G网络建设暨工业互联网工作推
近日,甘肃省5G网络建设暨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副省长程晓波主持会议,副省长李沛兴作了讲话。甘肃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