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团队解散了”最懂苹果内幕那个男人曝的
发布时间:2022-03-16 15:35:02 文章来源:36氪
苹果汽车,不造了???

苹果汽车,刚被曝了猛料:

智能汽车团队已解散!

苹果汽车消息时有曝出,但大部分最后都让人一笑了之。但这一次不一样——

因为爆料者:郭明錤。

一个被称为最懂苹果内幕的人,一个以苹果产业和供应链上下游分析知名的人,而且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预测、爆料都被证实。

他的话已经成为投资、数码、果粉圈重要的参考风向标。

所以这次曝出苹果解散汽车团队,影响和冲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郭明錤:留给苹果的时间不多了

按照郭明錤的说法,苹果汽车团队已经“解散”有一阵了。

解散团队对苹果汽车项目有什么影响?

郭明錤也敲响了警钟:如果苹果要赶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实现量产,就必须在未来3-6个月内重新组织起一支智能汽车团队。

根据他去年的预测,苹果汽车的时间表取决于自动驾驶研发的进度,最快也要在2025年才能发布。

如果接下来团队、架构、人才进展不顺利呢?

那苹果汽车的面世之日就说不好了。

其实郭明錤去年已经表示,大部分媒体、机构对于苹果汽车的预测都太过乐观了。

他给出的2025年时间点,是项目一切顺利的最理想情况,而2027、2028年苹果汽车才能实现量产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2027年这个时间点,在郭明錤看来才是一个更理智清醒的判断。

对了,这个最懂苹果业务和供应链的人还奉劝大家,目前先不要盲目购买苹果汽车概念股。

说了这么多,该介绍一下这个郭明錤到底是何方神圣了。

他是天风证券分析师,长期追踪苹果公司,对苹果的产品、业务、供应链研究十分深刻。

他成功预测或曝料过多少苹果产品?

十有八九都命中靶心。

比如2017年3月,郭明錤对6个月后将要发布新iPhone做出了十大预测,这十大预测包含了新iPhone数量、屏幕尺寸、内存、运存、配色、发售日期推迟等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预测几乎全中。

用户、粉丝,乃至整个行业都在紧盯苹果,但真能从中拿到消息,且是准确消息的人并不多。

所以这波对苹果汽车的曝料分量有多重,明白了吧。

那么被解散的苹果汽车团队,有哪些关键人物?

如果郭明錤的消息属实,那意味着2021年9月接任苹果汽车项目第五任负责人的Kevin Lynch有可能已经被换掉。

Kevin Lynch是谁?

前Apple Watch项目负责人,此前没有任何汽车产业相关经验,去年9月开始负责苹果汽车项目。

当时,还有不少人猜测这个最成功可穿戴设备的打造者,是不是会给苹果汽车带来颠覆性设计理念和产品思路。

结果短短半年,业务团队都不存在了。

看来Lynch不是库克心中定义苹果智能汽车的合适人选。

苹果汽车项目中前4任负责人中,既有出身传统车企的老将,也有苹果自己培养的硬件专家,还有从特斯拉挖来的Model 3项目操盘手,但无一例外都黯然下课走人。

与之相对的,苹果对于汽车项目的目标也一直摇摆不定,在全无人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间几次切换。

但不变的是一直没有重大进展。

苹果这次解散汽车项目团队的操作,是困难重重希望渺茫,还是一次彻底的组织重构新起点?

苹果汽车会不会磨难重重,最终成为跨界造车的一个失败案例?

现在还没有人敢下结论。

不过如果了解了苹果汽车项目2014年立项以来经历的波折和震荡,似乎也能做一些猜测。

真真假假,苹果造车到底进展到哪一步?

一般来说,造车都绕不过钱、人、地这三项。

但对于苹果来说,钱和地都不是问题,真正有挑战的是谁来造车,怎么造车。

所以要评估苹果汽车项目,重要的参考就变成了人才、制造、供应链这三个维度。

首先是人才。

苹果汽车项目的人才震荡,直接导致了技术路线的来回切换。

2014年,“泰坦”(Project Titan)计划开始逐渐浮出了水面。

第一任负责人Steve Zadesky,之前是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有传统车企工作经历。

在他的领导下,泰坦项目主要方向和特斯拉相同,就是开发一款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

不过苹果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则不同意,希望打造一个全自动驾驶平台。甚至公开放话,苹果要搞车,就得没有方向盘。

这其实是两条路线之争,一个重软件,一个则是苹果擅长的软硬结合,更直白的说,一个要做自动驾驶软件公司,另一个要做车企。

2016年,第一个转折出现。Steve Zadesky、Jonathan Ive双双离开,已经退休的前高管Bob Mansfield又回来接管泰坦项目。

他更倾向于“开发软件和支持解决方案”,于是有新消息称:整车研发计划已经被砍。

之后的披露消息,也确实也更加面向软件和技术,比如自动驾驶。

到了2018年,情况再次生变,也就是此时,外界开始感觉到苹果的汽车项目,好像不是很顺。

这一年,曾主导Model 3量产的前特斯拉高级工程副总裁Doug Field加入泰坦,成为负责人。

于是,苹果又回到了整车制造的路线。

不过Doug Field任内没能实质推动苹果造车落地,2021年9月退出。

而接任的Apple Watch负责人Kevin Lynch,外界甚至还没搞清楚他的理念和路线,就迅速下课了…

接下来是谁,不知道。

所以总结苹果汽车在人才方面的进展,大牛不缺,但是不稳定。关键核心人才来来去去成为常态,明显影响项目进展。

接下来是制造方面。

从Doug Field加盟开始,苹果实际上已经走上了整车制造这条路,这些年曝出的专利、招聘信息也佐证了这一点。

那么问题就是,苹果的车怎么造?

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是苹果方面更倾向于自己做定义,具体的生产与车企合作,由他们代劳。

于是从去年开始,不断有苹果和车厂商谈合作的消息放出。

包括但不限于丰田、大众、现代…

但是,不知这些OEM是不是也怕跟苹果合作会“失去灵魂”,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车厂跟苹果达成代工协议。

曾有消息称韩国现代集团十分接近达成合作,甚至连工厂选址和产能规划都言之凿凿,不过后来被证明是现代高管搞内幕股票交易放的假消息。

所以在车辆生产制造这个环节,苹果的可以说是成果寥寥,和2019年时相比没有明显进展。

这也带出了另外一个重要参考:供应链。

苹果向来以善于管理供应链闻名。不少公司,也是靠着给苹果产品做配套代工服务兴旺发达。

尽管苹果官方从来没公开承认过造车,但库克一句“不予置评”后,大大小小的供应链公司都动了起来。

既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期望能打入苹果供应链,也有苹果的长期合作伙伴想在造车大蛋糕中分走一块。

最有代表性的,是富士康,以及立讯精密。

这两家目前都在“跑步”转向汽车制造,相关的设备、生产线已经开始采购建设,毫无疑问是冲着苹果汽车的生产订单去的。

所以苹果造车尽管生产制造不明、业务团队“不明”,但供应链方面,各个厂商已经在苦练“内功”为接单做准备。

而且可以说没有人比它们更盼望苹果汽车顺利落地了。

从这三个方面,能描绘出苹果汽车现在的基本情况:车确实在造,但是进展也确实不顺利。

内部不稳,外部合作也谈得不顺利。

好在,还有苹果培养的供应链公司对它不离不弃。

以及,虽然始终在传闻,一直很动荡,但不妨碍同行友商把苹果智能车当最大竞争对手。

蔚来也好,集度也好,都已经放过话: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是苹果。

关键词: 那个男人

热点HOT

  • 科学计量林草 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科学计量林草 助力实现“碳达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除了减少工业碳排放之外,森林和草原是增强碳汇功能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森林面

  • 追光逐梦再出发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初步形成
    追光逐梦再出发 光谷科技创新大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齐聚于此,第六代柔性屏在这里量产;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技

  • “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如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近年来,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中备受关注的莫过于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揭榜

  • 加强“元宇宙”顶层设计 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建议
    加强“元宇宙”顶层设计 抢占数

    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和

  •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法律保障
    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 为实现高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最新决策部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为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 工信部连续奋战 完成冬残奥会开幕式通信保障工作
    工信部连续奋战 完成冬残奥会开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部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协作,恪尽职守,连续奋战,完成冬残奥会开幕式无

  • “中小企助查”APP上线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
    “中小企助查”APP上线 为中小

    中小企助查APP正式上线。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管用是头条。据介绍,中小企助查APP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到看得懂推得准用得好的一站式

  • 摸清家底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持续增加
    摸清家底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

    在青藏高原,草场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科学探明青藏高原草地变化,对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科学评估青藏高原生态十分重要。科考发现青藏高原

  • 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 光谷将打造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
    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 光谷将打造

    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获悉,2022年光谷将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聚力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

  • 长期不发生地震 究竟是安全还是危险?
    长期不发生地震 究竟是安全还是

    来自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显示,2月21日7时9分,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发生3 1级地震。而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

新闻LOVE